“種文化”培訓活動現場
茂名網訊 昨日,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“七個一百”精品項目第二批下基層茂名分會場活動精彩持續。下基層活動之一“種文化”培訓在高州市開展,省文化館國家二級作家娜朵、廣東美術館公共教育專員植凱鵬,為基層藝術創作者、藝術隊伍傳經送寶,把文化的“種子”種在基層,深接地氣、貼近民心的培訓大受群眾點贊。
娜朵講座
在高州市圖書館實踐點,拉祜族******位作家、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“駿馬獎”獲得者娜朵對高州市群眾文化隊伍進行分享、培訓。娜朵是云南瀾滄人,著有報告文學集《民族熱土》,小說集《瘋蘭》《綠夢》,民間文學集《拉祜族民間文學集》,紀實文學集《綠滿拉祜山》《邊地民族花》等,作為特殊人才被引進廣東省文化館。在培訓中,娜朵以“創作與生活”為主題,分享個人創作經歷和實踐。她將個人創作心得歸納為“三勤、三心、謙”,“三勤”即手勤、腿勤、腦勤;“三心”即愛心、童心、平常心;“三謙”即謙虛、謙卑、謙讓。高州市作協會員代表、中小學語文老師代表以及部分文學愛好者120多參與培訓,個個神情專注、認真聽講、做好筆記,展示了極高的熱情。
植凱鵬講座
高州市文化館實踐點的“種文化”培訓同樣是座無虛席,植凱鵬用生動的群眾語言、深入淺出的例子闡析了《廣東美術館藏中國畫賞析》的課題。植凱鵬說,在新的時代背景下,中國畫創作的傳統價值取向、評價體系和審美趣味也在發生著演變,隨之帶來的是題材內容、表現方法的適應性改造。面對新課題,廣東地區的藝術家們積極探索新的語言、開拓新的題材、高揚寫實精神、表現時代主題,以美術特有的圖像語言形式塑造構建了國家與人民的新形象,創作了大量緊扣社會脈搏、反映時代精神的美術作品,留下了有著深深時代烙印的文化記憶。在這次培訓中,主要是讓基層創作者更了解他們的經歷,讓老百姓懂得用畫像記錄歷史。
化州市第三中學美術老師黃小鏑聽聞舉辦“種文化”培訓后,駕車一小時來到高州參與。她說,植凱鵬語言生動,講得非常“接地氣”,很容易理解廣東當代藝術家們創作背后的故事,明白他們創作靈感來自對祖國的熱愛?;氐秸n堂上,她將會更加注重這方面的教育,讓學生掌握創作必須緊扣社會脈搏。
高州美術家協會主席吳思志告訴記者,培訓通知一下發,就得到廣大美術愛好者 的 歡迎,報名十分踴躍,參與熱情高,但由于場地有限只能安排60多個名額。他希望今后能繼續開展類似的活動,讓基層創作者接觸更多高水平的專家學者,提升基層創作者的水平。